第168节(2 / 2)

姜萱 秀木成林 2061 字 5天前

陈山关漳水首战,持续了五个昼夜,最后以平局告终。

之后,青州军三度发起攻击,最后一次,姜琨张岱曾亲自率军,大军压境终强渡漳水,卫桓率军迎战,双方几度大战,投入兵力将近百万,各有进退。

姜琨始终被堵于漳水西岸数十里内,未能更进,因补给之舟被卫桓一次偷袭险些得手,他最终被逼回漳水东岸。

战事持续一月,未分胜负。

谁也奈何不了谁,卫桓没有主动进攻,姜琨也不再出击,目前双方正隔河对峙。

……

青州大营。

张岱皱眉:“这么久攻不下,也不是个办法。”

谁说不是呢?虽一直是平局,但久攻不下和久守未失终究还是有些差别的,继续攻下去,己方将士消磨士气,会疲。

一旦疲了,容易出现破绽,被敌军有机可乘。

所以姜琨下令停止进攻,让底下将士略略休整。

听得张岱的话,他点头,又冷冷:“这卫桓,果然百闻不如一见。”

姜琨生平大敌乃兖州彭越,彭越和他对战十数年,直接将他死死拦在北方未能往南寸进。彭越之悍勇了得实生平罕见,没想到现在又来了一个卫桓。

说多少听多少,都不如自己亲身经历一次,至如今,姜琨已将卫桓提至首位,甚至压了彭越一头。

越忌惮,越谨慎,不肯纰漏一丝一毫,故而一见青州军稍露疲态,他立即退回东岸,先事休整。

帐内寂静一阵。

姜琨蹙眉,忖度良久后,他缓缓道:“如今看来,若无破绽,只怕我们克敌不易。”

姜琨固然好面假仁,但不得不说,他有一个好处,就是从不妄大。每每征战,他总是能很清晰地看明白自己和敌方的实力差距,能进则进,不能进则退,识时务者为俊杰。

这次也是,试探清楚卫桓的实力,他很明白,直接硬攻很艰难的,哪怕得胜怕也是惨胜。

这不是上策。

姜钦道:“不宜硬攻,那我们可否智取?”

姜琨也是这么想的,可智取又该如何取?

帐内陷入沉默。

众人凝眉思索,试着讨论,有说战策的,又说尝试偷袭后方的,围着案上的舆图讨论一阵,皆摇头否定。

稀稀落落的话语,不多时就安静下来,实在卫桓攻守皆稳,半丝破绽不露,他们不得其法。

姜琨眉心紧蹙,抬眼扫视一圈,视线最后落在梁尚身上:“公纪,你可有良策?”

梁尚一直没吭声,得姜琨问,他沉吟一阵,道:“君侯,我以为,可尝试偷袭卫军后方。若能焚其粮草,必能打开局面大占上风。”

亘古不变的老招数,却非常管用,毕竟打仗打的就是粮草后勤。

卫桓大军粮草倒是很充裕的。虽冀州去年今年连连大战,他得北冀州五郡后与民生息,未曾征过半点军粮。但这也没关系,并州那边的屯田令已见成效,征得粮草极足,源源不断穿井陉而出,非常富裕。

这里头唯一的问题就是,运粮路线拉得太远,千里之长,而井陉狭隘,运输很不易。

所以,一旦卫桓粮草大营被突袭焚毁,他仓促间绝对无法补给上。

再面对青州军的猛攻,他只能往后急退,退到粮草线能够上的地方。那么一来,他新得的北冀州几乎就算拱手相让了。

这还是最好的结果。

若是更坏一些,青州军可不是吃素的,这一进一退之间,能出现的漏洞,能发生的事情多了去了,大败并州军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将卫桓逼回并州,甚至在这过程中歼杀他,趁敌军大溃一举攻过井陉,连并州一并收归囊中。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牵一发往往动全身。

这些大家都懂的,只是,公孙绍皱眉:“可宣和城池颇高深,易守难攻,非大军不可攻克也。”

并州军的粮草大营正在宣和,由符石和刘振率二万军固守。

二万军听着是不多,但攻城历来比守城困难多了,若要速战速决,非十倍八倍兵力才有可能。

可卫桓不是死人啊。

他们若要绕小路偷袭,最多就两三千人罢了,多了就避不过并州哨兵耳目了。

这方向他们刚才不是没有议论过的,可就如老鼠拉龟,根本无从下口,所以才给否了。

梁尚也听见的。

可他都听见了,还这么说,姜琨眼前一亮:“莫不是公纪有法子?”

梁尚站起拱了拱手:“君侯,不知你可还记得前些日子我特地向你借的人?”

“记得。”

半月前,梁尚特地禀了他,向他借人,说是欲折返临淄押一个人过来。他自是允了。

姜琨心念一动:“你是说……”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