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产发展(2 / 2)

横钢誌企业志 佚名 1219 字 1个月前

1980年1月,一车间101#炉进行碳素铬铁低注法新工艺的试验获得成功,克服了商品碳素铬铁的带渣问题,提高了产品回收率。

几年来,一车间经过挖潜、革新、改造和科学试验,碳素铬铁产量、质量指标不断创新,与1977年相比,碳素铬铁产量从6562吨,1978年提高到9063吨,1979年10548吨。1980年碳素铬铁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超过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碳素铬铁产量为8866吨,单位电耗从1977年的3758度下降到3111度。名列全国第一,铬的回收率从84.32%提高到92.42%。单位成本下降34.58%,当年101#炉被冶金部评为全国红旗炉称号。1982年起碳素铬铁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1981年、1982年该产品先后出口日本国。产品质量深受欢迎。

1983年8月起,一车间又采用了硅铬合金“热推皮工艺”(脱碳处理),进一步提高了硅铬合金的内在质量,为三车间精炼铬铁提供了理想的原料。

1983年8月,车间拆掉原设计的10吨炼钢炉,并由北京钢铁研究设计总院设计的3吨纯氧顶吹转炉,由湖南衡阳重型机械厂等单位联合制造,于1984年6月,由本厂自行安装建成,投产冶炼转炉中铬。1986年2月,在国内市场线材短缺的情况下,为开发新产品,3吨转炉在枯水期,供电量不足的生产间隙,试炼沸腾钢,但效果不好而停炼。后3吨转炉一直冶炼中铬产品。

1987年3月,根据总工程师的建议,用101#炉碳素铬铁电炉转炼硅铬合金,解决了丰水期抢电生产时矽铬合金供不应求的困难,此项转炼节资百万元。

1984年至1989年,企业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经过技术革新、挖潜、改造,产品质量、质量。不断刷新。碳素铬铁和硅铬合金,分别从1984年的10544吨和7579吨,1989年提高至18000吨和8800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一直保持在1980年以来的省优、部优的水平上。

冶炼一分厂近年来,在加强生产管理的基础上,狠抓丰水期抢电生产,1984年至1988年,在供电充裕的丰水期。在分厂不增劳动力的情况下,抽生产技术力量,到原粗炼车间增开2台闲置的电炉,抢电生产碳素铬铁。5年中增开电炉多生产碳素铬铁16708吨。多生产硅铬合金1104吨。冶炼一分厂自1972年进行炉子改造,挖潜革新以来,至1989年底累计生产碳素铬铁173015吨,硅铬合金107413吨,转炉中铬33325吨。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