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节(2 / 2)

天行有常 长恨歌行 2604 字 24天前

在杨俨穿越前,原主就已经抓过了,兆头吉祥,但只不过是一方普通的印章,杨坚、杨勇可没拿自己的印玺给孩子抓周玩。

杨昭的抓周也没有特别了不起的地方,这个暂且不表,但是那个时间点,却是可以做一下文章。

开皇四年这个时间段,要紧的事就是六月份的秦王杨俊回朝。

其余的时间点,对外的战事,都不算显眼,最要紧的,便是开皇八年的灭陈之战,此后大隋才真正的一统天下。

晋王杨广可去做监军,那为何太子杨勇不可?

杨广后来渐得圣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在江南经营多年,拉拢了许多南方的士族,太子杨勇与晋王杨广之争,还关系到士族归不归心的问题。

所以皇后独孤伽罗可能更为感情用事一些,而皇帝杨坚要废掉太子,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后院嫡庶问题以及喜好奢华的原因。

秦王杨俊和蜀王杨秀的年纪都不算大,骤然被放出去做藩王,绝不像兄长杨广那般习惯,杨俨觉得,作为一个合格的好侄子,他必须要拯救一下自己少年时期还是个纯良好少年的三叔杨俊了!

至于后面会不会间接坑到晋王杨广嘛,杨俨表示:呵呵。

六月份,最热的时候,秦王杨俊回来了。

他在外头这两年,很是瘦了一通,看得独孤皇后心疼得和什么似的,等到日间父子议完事后,就叫人上些杨俊爱吃的东西。

因为几个孩子都是亲生的,少年时都是娇养长大的,杨坚夫妇对每个孩子的习惯都了如指掌,杨俊很是感慨了一通,道是回到都城之后,方觉自己过的是好日子。

只是没两日,杨俊就同杨坚夫妇闹起来了,宫中盛传,秦王殿下一时想不开,竟要去做沙门!

所谓沙门,指的就是和尚,这年头,穷人做沙门不稀奇,富人做沙门也不算少,但是杨俊身为王公贵胄,从前虽笃信佛法,却也不似梁武帝萧衍那边到了“痴”的地步,如今怎么回了都城没两日,便闹着要出家去呢?

杨俨猜测他是与杨坚夫妇闹别扭了,再一联想,大概是不想成婚,又或者是不想这么早就离京。

他这么做,正好给了杨俨一个由头。

杨昭三岁的时候有杨坚“天生长者,谁复教乎”的评语,杨俨觉得这一世,自己也当多出点风头。

作者有话要说:  杨坚五个儿子里,就老三杨俊和老四杨秀的名字能连起来读。

老五杨谅……当然是选择原谅她?【对不起,我邪恶了】

下一章搞事,不确定能不能搞成,卡文ing我大概已经是个废人了orz

第128章 兰陵

开皇四年六月,秦王杨俊入朝, 留月余, 八月, 卫王杨爽入朝,是日,秦王纳妃,天子下令大宴百僚。

杨俊纳正妃,虽然在礼制上场面不能超过太子, 但是也很是盛大了。

杨俨作为杨俊的侄儿, 如今担起了压床童子的重任。

于是杨俊成婚那天,杨俨也换上了一整套大红色的衣袍, 看起来很是喜庆, 配上他的外貌,看起来还真像是个粉雕玉琢的玉童子。

压床童子取早生贵子的寓意,何况杨俨是皇长孙,身份不是一般的贵重。

他在床上里里外外滚了两圈以后,就老气横秋地拍着新娘的手,同她说“三叔就交给你了, 你要好好待他”, 惹得特意出宫来参加儿子婚宴的独孤皇后与杨坚忍俊不禁。

偏生跟着一道出门的太子杨勇还在那边拍着秦王杨俊的手重复了一遍, 说是把他交给王妃了,惹得喝酒喝得有些上头的杨俊红着脸要打他。

皇帝和皇后是光明正大地出宫来的,但是借的是太子的辂驾,其他人只能心照不宣地当皇帝和皇后还留在宫中处理政务, 至于□□上的是什么人,不可说啊,不可说。

崔氏这个王妃能做成,沾的自然还是家世与兄长的光,至于脾气,一般而言,各大门阀出来的贵女在外头的风评就没有不好的,如果不是有亲近的人、详细了解过了的话,大致情况下只能浮于表面。

但是第二日,秦王带着王妃进宫的时候,真真是符合了新婚燕尔时的情景,虽不是好到蜜里调油,但也能看出二人的感情还不错。

至于有多深嘛,虽说是夫妻,但是实际上也只相处了一晚的陌生人,还谈不上感情有多深。

秦王杨俊新婚燕尔,然其妹妹兰陵公主杨阿五却已守寡年余了。

杨阿五虽然年少,但是开皇初年便嫁给郢国公王谊之子仪同王奉孝,只可惜,王奉孝的身体状况不佳,很快就去世了,杨阿五因此守寡在府中。

此时尚不流行所谓的贞节牌坊,女子守寡,若正值青春年少,那理当再嫁,只是再嫁之前,当为夫守丧。

按大隋礼制,当守三年,可是王奉孝去世年余之后,其父王谊便上奏,道公主年少,请除服。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只可惜,王谊的奏疏上的不是时候,杨坚正是要强调法度的时候,这个时候,因私废公,纵是王谊可能是好意,也可能被他看成是心怀怨望故意捣乱的。

更何况,朝中还有杨素在搞风搞雨。

如果说杨广在杨俨这里的仇恨值高居第一,那杨素绝对是铁打不动的第二名,没得说。

对于大隋朝堂发生的那一系列大臣倒霉的事儿,杨俨要是存心去找的话,总能发现这和杨素有关。

王谊倒霉事件,也没有逃过杨素的魔爪。

在王谊上疏之后,杨素就针对他破坏了国家法度这一条上纲上线地进行了严肃的批判,简直令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王谊这人吧,是个居功自傲的老鬼,总的来说,他走的是世家门阀“我们要做永远的统治阶级”的路线,当年有人上奏要削减功臣之赐田,王谊就火急火燎地跳出来当急先锋进行反对,因为自认自己为大隋代周出过力,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些有恃无恐。

但是呢,隋文帝杨坚,他作为提出了三省六部制、开始了科举制萌芽、制定了开皇律并且修渠——这是大运河的前身工程——的一代雄主,对于世家门阀尾大不掉的状态是很看不过眼的。

朝中的一众老臣要复演世家旧事,演变成新的世家,杨坚的心底是不大乐意的。

王谊虽然是为兰陵公主好,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苗头就是不对,得掐掉。

王谊,在杨俨的记忆里,他好像在第二年就倒了大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