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2章(1 / 2)

侯门纪事 淼仔 1754 字 5天前

无意中遇到灾情,无意中办了这件事情,别说孩子们兴奋的不能自己,都觉得小脸儿上从此挂满无限的光彩,就是太子殿下也一样的俊面生辉,有回京后资本增加之感。

而且太子眼尖的看出来齐王皇兄也是这样的得意。

他们还在旧庙的时候,因为条件受到限制,每天就忙着筹粮和谋划附近的灾情有没有得到处理。这两个人是全国的殿下,不是往一个小城外面住下来,只考虑到这小小的一个城,一万出去的受灾民众。

他们既为眼前小城着想,也要为整体的灾区着想。每天商议再商议,派出得力护卫往周边打探灾情,听过以后再做新的商议。有时候各自思虑,也是眉头没有一会儿展开。

这不是种田抢收出苦力的忙,却也忙的时常捧起饭碗,就会呆呆的想到灾民们有没有吃的。跟元皓等悔悟少吃贵的点心一样,也认为自己吃的饮食太好了,应该散给众人,或者精减下银子好救灾。

如果只是殿下们出门儿吃,兴许那几天只吃一顿一碗阳春面。但掌管饮食的是侯夫人宝珠,就不会允许殿下们肆意的把身体折腾一出。

这也是殿下们的心完全沉浸在灾情里,才会出来反思自己们奢侈的心思。也因此他们没功夫往京里写过多的公文。

最后上马车就走,一路疾驰,有送齐王的意思,也有殿下们亮明身份,灾民中人心难测---不是帮了人,就注定别人一定感激---袁训疾行,也是避开人的用意。

呈报灾情过去,特别是那座说搭就搭好的桥,这些话到了这里殿下们才有功夫写。

本来只写搭桥,就足够太子美的。从他长这么大,几个先生跟着,就他看的听的,还鲜有这样搭桥的事情。

他的笔下,也写上大家捐出钱财。不仅限孩子们,各人包括跟来的家人都有捐赠,但元皓花的最多,两包袱金叶子只有一个底儿,这也是事实。

本来就美滋滋中夹着对孩子们的欣赏,要把他们写的天上少有,地上无双。又让元皓请出去看一出子好作派,太子提笔在手,胸怀沟渠万千。

新放一张纸,他重新这样写着:“……亲历此事,才知道受灾原是小事,大众一心才是难得大事。人心之齐可以胜青天,人心之齐可以越山海。唯人心齐,方有大家齐感皇恩,献出各自的私财。又有万大同和韩氏……等数人奔波不息,以私财购粮购药。又有元皓可敬可佩,言太上皇所赐,皆是皇恩,理当使用。献出黄金若干两。又有儿臣捐银若干两,皇兄捐银若干两……”

把人名儿和数额一一的写上,再写道:“元皓所出最多,又和袁执瑾带领韩正经、常巧秀、万小红……照顾受灾孩童。桥,当名元皓桥,请父皇别赐名为幸。”

下面又写上必要回的公事,有刚才孩子们的举动鼓舞着,太子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一般。

写完放下笔,从头看上一遍修改个别句子因匆忙的错字和文法,再一鼓作气的誊写出来,太子暗道大功告成,起身来走到窗前,对着驿站院子里数株野草,心情澎湃如波涛起伏。

没有一处不是喜欢,没有一星半点的不是骄傲。办成了这件事情,亲历灾区,与灾民同进退,桥搭的有如神助等,这些全是太子殿下应该高兴的缘由。

又想到公文已写,呈报回京父皇只有开心的。前路还没有走完,殿下还能起好些作用呢?这一趟就此回京,也是不虚此行中的不虚此行,不怕文官们他不说个好字,武将们不翘个大拇指。这会儿事情也办完,来到安乐地面上,只等着晚上吃酒取乐,不由得太子一张嘴,有了一串子笑声出来。

“哈哈……。”

不管怎么听也是畅快满怀,欢畅盈人。

张大学士走到门外,临时想到有句话要说的大学士停下脚步,他抚须也是笑容可掬。要说的话不是极要紧的,大学士退一退脚步,从门外走开。

大学士也有痛快一笑的心情,何况是殿下呢?大学士对自己道:“不可打扰,不可打扰啊,哈哈……”

他的脚步回到房里,也忍不住的笑着。随后,心思如潮水压将过来,让他想到这出游越来越有意味,大家伙儿解囊出银子救灾情,这事情办的可真不坏,也同时的,加寿姑娘水涨船更高。

以后的这位太子妃,这位皇后,她亲身经历这件事情。这将是她以后不可撼动的荣华之一。

自己小瞧了她,也小瞧了忠毅侯一家。张大学士叹上一声,却没有出京时的那种幽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