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1 / 2)

姜母说完自家,又开始说姜宁婆家。

“你婆婆和女婿二姨领头,两个带着家里人去县城租了个小门店,现在呀,赵家除了你公公和你大伯哥,都在县里住着了。”

这点姜宁倒是知道的,赵家在熏鸡买卖上虽然谨慎,但好歹也尝到些甜头,年后生意虽然及不上年前,但也有利可图,于是就一直做了下来。

这年头只要肯跨出第一步,大部分都能喝口汤的,赵家人打开了新大门,心思就不像以前死板了。

一个多月前,老家来了封信,除了关心儿子儿媳以外,最主要是想问个建议。

熏鸡熏鸭生意一直有利润,就是小摊贩多了,竞争开始变大。这时候,赵二姨发现有门面的生意要更好些,老百姓似乎更信服开店的,如果价钱一样,上店里买的人会多出不少。

她和两个儿子都是雷厉风行的人,于是决定租一家门店。

其实这时候的二姨家,已经与赵家分开干了,一家一个小摊,不过她看上了更好的路,也没忘记告诉亲姐。

反正林县大得很,姐妹不挤在一块开店,也没啥影响。

二姨已经说干就干了,赵母思维保守,虽很心动,但仍有些犹豫,最后决定写信问一问二儿子二儿媳。

其实主要想问的是姜宁,姜家人脑子都活,姜家兄弟都混出林县了,附近几个村子啧啧称赞。

既然问到自己跟前,姜宁也就很客观投了赞成票,她还提醒了店铺选址要注意位置,人流之类的问题。

她还顺口提一句,如果店面有富余的地方,可以考虑开发一下其他产品,不要闲置浪费了。

于是,赵母下定决心租了一个店干起来,生意确实比小摊时好,就是鸡鸭没以前好收了,赵向前得跑更远的地方。

“赵家算是在县里扎根了,大岗村的老宅子,就住着你公公和大伯哥。”

赵老头不参与生意,他沉默守着家里的地,给家里留下最后一道保障,赵向前农忙帮父亲种地,平时忙着收购鸡鸭,人瘦了一圈,但精神好。

“你爸昨天去亲家那边说一声,就你公公在,他那性子,大概也不会特地去县里说。”两边是亲家,平时也走礼,彻底搬走肯定得知会一声的。

姜母絮絮叨叨,姜宁安静听着,她露出一抹微笑,嗯,婆家终于彻底在林县扎下根了,这挺不错的。

不是她不一视同仁,只期待娘家人搬来杨市团聚,却排斥婆家,而是性子不同,根本很难相处。

大嫂孙秀花蛮横霸道不讲理,关键红眼病还厉害得很,她做事不择手段,看看之前的偷窃事件就知道了。

还有那心眼比筛子还多的小姑子,赵玉燕明显是个眼高手低,还爱搞事的,杨市大人物多得很,要是捅出篓子,擦屁股的少不了赵向东两口子。

擦得上就够怄气了,万一还擦不上呢?

她男人,她娘家都在杨市发展呢!

光这两个人,姜宁都自觉消受不起。

而且还有最关键一点,她娘家是凭两个哥哥的本事在杨市扎根的,兄妹三人互相依靠,互相帮助。

如果换了婆家,就不是这个说法了,包袱背上身就甩不掉。

在林县自食其力,挺不错的。

姜宁笑笑,继续一边低头摘菜洗菜,一边听亲妈嘀咕。

不料姜母说着说着,话锋一转,凑过来低声说:“宁宁,你有动静没?”

第64章

啥动静?

姜宁懵了半响, 才反应过来,姜母是说她的肚子,问她怀孕没?

她脸有些热, 眨眨眼睛, 装作若无其事,继续低头洗菜, “没呢, 哪有那么快?”

姜母一想也是,闺女和女婿团聚满打满算也就四个月, 还没怀上也正常,不过她不忘嘱咐道:“那你抓紧点儿,生了外孙正好妈给你带着。”

她想了想,又嘱咐道:“那事儿太密了,也不好怀上,你让你男人偶尔也停些日子歇歇。”

赵向东年轻血气旺盛,身体强壮一看就是个有心有力的,小夫妻刚结婚没多久, 正是热乎的时候。

姜母也是过来人, 她懂, 但为了小外孙, 她还是嘱咐闺女一下,这些知识年轻人不知道呢!

姜宁其实是知道的,毕竟上辈子资讯发达,但她不知道为啥话题就歪到这里来了。

孩子这事儿, 既然结婚了她就有心理准备,不过姜宁年轻,顺其自然,她也不着急。

不过现在和人讨论这些私密事,哪怕对象是亲妈,她也臊得很,“嗯嗯嗯”胡乱应了几声,连忙转移话题,好混过去。

闺女害羞姜母知道,话说了就行了,她也不穷追猛打,顺势就说起其他。

青菜烫好了,焖了米饭,姜家兄弟俩也去把订好的肉菜拿了回来,卤猪蹄,红烧肉,香煽土鸡等等一大桌子,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了洗尘宴加团圆饭。

大伙儿各自回房休息,姜宁躺在金贵的紫檀木大床上,舒服吁了口气。

四合院的家具,为了配合宅子,样式一律古色古香,她躺着这个是透雕回纹的月洞门架子床,小屋子似的,古代大家闺秀的标配。

太漂亮了,而且睡习惯了硬板床,她也没觉得半点不适应。

她以后买了四合院,也要打个精致的架子床。

“还不睡?”

这厢房挺大的,分内外间,最大的变动就是加建了卫生间,赵向东洗了澡,直接赤.裸上身就进里间,翻身上床。

Tip:收藏+分享八十年代翻身记,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