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2 / 2)

重生之错嫡 绿药 2348 字 21天前

宁书回了自己的院子,关关告诉她王妃刚刚着人来过了,让宁书回来了去她那里一趟。宁书便让丫鬟理了理发髻,也没坐一会儿就去了和王妃那里。

·

“母妃,”宁书恭敬地弯膝行礼,“儿媳担心家里,去打点了一番,回来晚了。”

“去看望也是应该的。”和王妃招招手,宁书便走过去,在她身边坐下。

“我年轻的时候啊,是个娇惯的性子。”和王妃轻轻笑了笑。

又说:“我嫁到王府的时候,王府没有别的妾室和侧妃。原本是有两个通房的,可是我嫁过来之前都被王爷给打发了。不久,我就怀了策儿。王爷待我可真好,整日整日陪着我们母子。更没有再纳过妾。”

宁书静静听着。

和王妃又叹了口气,说:“其实策儿还有过一个弟弟的。”

这事儿宁书倒是从来没听说过,有些诧异地去看和王妃。

“策儿四岁的时候,我怀上了第二个孩子。也是那个时候,戚国联姻,送来了郡主,被圣旨送到了王府,成了侧妃。”

和王竟还有过一个侧妃,宁书居然从来没有听说过,而且如今也不在府上,想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个时候我已经怀孕七个月了,整日挺着个肚子,还吐得厉害。王爷就更是日日陪伴,从来没有理过戚国郡主。那一日鲤池边,我突然腹中疼得厉害,站都站不起来,身边跟着的几个丫头都慌了神。然后我就被戚国郡主推下了池子。那个时候是十一月,整个池子的水寒可彻骨。”

和王妃打了个寒颤,像是又回到了那一日。

宁书便握了她的手。

“是个成型的男胎,”和王妃长长舒了口气,“也是那次伤了身子,不仅没有保住他,而且再也不能生产。”

“母妃不要太难过了。”怪不得和王只有匡策一个儿子,宁书嘴里劝着和王妃,心里也跟着难受,不能生产的痛楚,她懂啊……

和王妃又笑了,“可我有着疼爱我的丈夫,还有一个好儿子,当是幸福的。戚国郡主不是一般的侧妃,更是不能随意处置。那个时候大匡和戚国的关系十分紧张,是我劝了王爷先不要处置戚国郡主。”

“那……后来呢?”宁书忍不住问。

和王妃苦笑摇头,道:“策儿让人抓了戚国郡主,将她绑了。然后用刀子捅进了她的胸口。”

宁书惊愕抬头。

“是的,那个时候的策儿才四岁。”

“他……杀了戚国郡主?”

和王妃摇头,“没有,也不知道是他力气小还是故意避开了要害部位。连捅了七刀,那戚国郡主竟仍然吊着一口气不停哭喊。”

“然后,策儿冷着脸命人将还没断气的戚国郡主送回了念奴楼。撤走了所有下人,又令人将念奴楼锁上。一连几日都能听见戚国郡主的哭喊声,到后来那哭声便没了。”

怪不得府里的人说念奴楼闹鬼。

和王妃收了嘴角的笑,看着宁书:“所以,那一日策儿为了你的事弄出那么大的阵势我并不意外,他直接弄死了宁棋也不奇怪。”

“但是,”和王妃抓着宁书的手微微用力,“王爷已经不在了,策儿是王爷唯一的儿子。本宫决不允许他无后!”

宁书咬了咬嘴唇,忍了心口的酸涩,勉强抬头望着和王妃的眼睛:“母妃的意思,儿媳知道了。”

匡翎和亲

第59章

桌子上放着一碗褐色的汤药,飘着浓郁的中药味儿,瞧着就苦。这是当初江宏给宁书开的方子,后又经过其他大夫添加了几味药,最近几日宁书闲来无事时常苦读医书,掌握了分寸,又将那药添了点量。

“皇嫂!”匡翎冲进来的时候,声音里满满都是哭腔。

宁书放下刚刚喝光的药碗,拉着裙摆站起身迎上去,问:“郡主这是怎么了?”

“那群不能上战场的糟老头子出馊主意要把我送去大金!”匡翎说着,眼眶里已经滚落出豆大的泪来,顺着光洁稚嫩的脸庞滚落下来。

宁书一惊,问:“和亲?”

匡翎就抱着宁书的腰,将头埋在她的胸前不住地哭:“母妃一向最宠我,她为了这事儿跪在宫前求了那么久,可是、可是……”

“别急!”宁书劝着,“我这就给世子修书一封,告诉他这件事。”

宁书心里很乱,家与家之间关系的维系靠得是联姻,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维系靠得是和亲。如果前者只是一种无奈的纽带,那后者却复杂得多。异国远嫁,就是再无见到家人的可能。永生永世是一个异国人,倘若两国发动战争,和亲的公主想必不会有好的结果。

匡翎才这么小,又是骄纵烂漫的性子,让她远嫁去大金,宁书简直不敢想!

匡翎刚来王府不久,驸马府的人就追了过来让她回去。匡翎自是不肯,缩在宁书的屋子里怎么都不肯走。宁书无奈便令人回了长公主,让匡翎先在她这儿小坐,也好快慰她一番。

“不要担心,事情总会有转机的。”宁书皱眉轻劝,她只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若是让她劝匡翎认命,好好做一个和亲公主,她开不了口!

匡翎哭了许久,终于止了泪,却呆呆坐在那儿,望着窗外愣神。

“不若我陪你出去转转?”宁书想着匡翎性子一向活泼,领她出去透透气也是好的。匡翎起先不去,央不住宁书劝了又劝,终于点了头。

宁书让折枝伺候匡翎重新净了面,才拉着她的手一同上了黑色的小马车。

折枝跟在马车里头伺候,赶车的却是白雾。宁书也没说去哪儿,只是让白雾驾着车四处转转。

“瞧,这一处红梅开得倒艳。”宁书掀起帘子,只给匡翎看。

远处的一座小宅院,门扉紧闭,却有一株红梅开得正艳,从墙头爬了出来。明明遮了大半的光景,却因为露出的这一点红色而明艳了一小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