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试炮引发的思考(1 / 2)

伪钞帝国 巡洋舰 2447 字 2天前

通州试炮靶场,在北洋兵器局局长刘雪正的陪同下,李卫国登上瞭望台。

那里摆放着一排高倍望远镜,可以清除的看到几公里外的试炮靶场。

“开始吧!”

刘雪正见李卫国已经迫不及待了,立即拨通靶场电话,下令开始试炮。

今天用于实验的火炮是北洋兵器局负责研发的一款大口径舰载主炮,该炮口径330毫米,45倍径,采用中华帝国最高级的17号特种钢,历时两年半才研制出来。

之所以才开始研究大口径火炮,主要是受法兰西帝国刺激,他们的巴黎巨炮计划原本很机密,不过随着英法交换火炮和造舰技术后,这个机密也随之曝光了,立即引起了中华帝国军方的高度重视。李卫国亲自下令尽快研发大口径火炮,交给了北洋兵器局,有刘雪正打保票负责研发。

不过,原本李卫国下达的指标是3年内完成343毫米50倍径火炮的研制,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刘雪正率领技术小组日夜攻关,如今过了两年半时间了,也仅仅只研制出330毫米45倍径火炮。

对此,李卫国并没有怪罪任何人。如果说造舰工程是代表一个国家最高的综合工业实力的话,那么造炮工程就是代表一个国家最高的工程加工技术。

当初李卫国起家的时候,第一个重视的便是车床技术,打造出中华帝国最强大的机械加工工业技术积累,使得中华帝国可以短时间内超过不列颠帝国,比不列颠帝国先造出强大的305毫米50倍径火炮,这让中华帝国在三次中英战争中占尽了便宜。法国人比英国人更早的发现了这个秘密,所以法国人才秘密开发巴黎巨炮计划。

而中华帝国用先进的火炮技术赢了战争后,并未急着开发更强大的火炮,李卫国也是一度认为305毫米50倍径主炮至少可以用到1900年以后,所以也就没再重视这方面,直到法国人偷摸研制成功了343毫米40倍径巨炮后,才提醒了李卫国,历史已经大幅度改变了,李卫国所带来的大量未来技术,将影响整个世界发生巨大变化。

正是因为李卫国知道是自己大意了,这才没有怪任何人,而是急忙补救,把优势再夺回来。

此次亲自前来观看试炮,并不只因为李卫国喜欢,也是因为对这个项目的高度重视。

毕竟法国人已经把巴黎巨炮技术转让给了大英帝国,装备了343毫米40倍径主炮的英国海军,将给中华帝国海军构成严重威胁,很快还会让美利坚和日本都陆续装备上这种大口径主炮,所以中华帝国必须也要加快大口径主炮的进程。

原本历史上超过305毫米(12英寸)的主炮军备竞赛会出现在1900以后,到一战时期会飙升至16英寸主炮,而现在才是1880年,主炮口径就飙升至13.5英寸了(343毫米),可想而知,到了一战时,主炮的口径会恐怖到什么程度。

每每想到这个情况,李卫国就是苦笑。

不过这样也好,欧美各国列强都在开发大口径主炮,以1880年代的技术,研发大口径的主炮十分困难,这将变成一个巨大的吞金窟窿,加速整个欧美世界的集体衰弱。

所以这也给李卫国提供了一个机会,既然欧美各国都在研发大口径主炮,那么索性中华帝国就挑起这方面的军备竞赛,如果英美日等国在一战前就造出18英寸甚至20英寸主炮,估计也把他们累垮了,到时候游戏就更有意思了。

既然欧美各国自己主动给自己挖坑,自己找死,那李卫国没有理由不帮忙不是!

想到这里,李卫国顿时又乐了!

这时,试炮靶场上已经一切就绪,刘雪正赶紧提醒李卫国注意,别被炮声震坏了耳朵。

“试炮开始!”

“穿甲弹测试!三秒倒计时!”

“3——2——1——开炮!”

咚的一声巨响,犹如晴天霹雳。

几公里外的看台上,李卫国等人的耳朵都感到被震得发麻。那些在近处操控火炮发射的士兵和测试技术人员,哪怕他们耳朵里都塞上了棉花团,也是感到一阵头晕目眩。

十几秒后,重达500公斤的巨型穿甲弹命中15000米处的装甲墙,火星迸溅过后,炮弹一半卡在了装甲墙里面,一半弹头露出,显然已经算是击穿了。

“是什么装甲?有多厚?”

听到李卫国询问,刘雪正急忙回答道:“回禀陛下,是克虏伯钢甲,320毫米厚!”

“克虏伯钢甲?才320毫米厚?”

李卫国顿时不高兴了。

“你是怎么做事的?朕记得305毫米50倍径火炮就可以轻松打穿300毫米厚的克虏伯钢甲了!”

刘雪正顿时苦笑,急忙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那是五年前的时候了!那时候的克虏伯钢甲水平还很差,可如今不同了,克虏伯钢甲的强度大幅度提升,我们的305毫米50倍径主炮顶多只能在10000米距离上打穿250毫米最新的克虏伯钢甲了!”

“什么?”

李卫国大吃一惊,最近光顾着吃喝玩乐撩妹纸了,竟然没注意到德国人的克虏伯钢甲发展如此迅速。

是了,不知中华帝国在不断进步,欧美各国也都在不断的进步中。中华帝国能够造出强大的特种钢装甲,德国人也不会傻等着,一样会加强对克虏伯钢甲的研究。以此推理,法国人,英国人,美国人,岂不是都在快速进步当中!

这就是底蕴的力量啊!

中华帝国的底蕴就在于种地、盖房子和玩政治阴谋,在这方面欧美各国都难以望其项背。同样,欧美各国几百年的科学技术积累,这就是他们的底蕴,不是中华帝国发展20年就可以轻松取代的。

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李卫国顿时皱眉道:“这么说五年时间,德国人的克虏伯钢甲进步如此迅速,那么英国人在这方面达到什么程度了?”

刘雪正想了想,说道:“陛下,英国人对他们最新式的钢材把控极其严格,具体什么强度,臣也不得所知。不过我们跟德国是盟友,我们拿到了德国最先进的克虏伯装甲,相信英国的维克多装甲不会比德国的克虏伯装甲还强,顶多也就是同样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