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新的任命(2 / 2)

帝婿 蜀中布衣 1697 字 9天前

余长宁点点头,又替他介绍了杜禹英,柴秀云两女后,这才在骑士的护持下进入了山坳深处的仓城。

之所以将仓城建在山坳中,乃是看中了其易守难攻之势,一个呈葫芦口的山谷只要有一队兵马阻挡守卫,必定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山谷满山遍野都是储粮用的小型粮仓,平原地带还兼有粮食地窖,余长宁进入之时,许多民夫正在其中装运粮草,场面一片忙碌。

余长宁虽然丝毫没有督运战场用粮的经验,但好歹以前也曾经解决过关中粮荒的危机,对于粮食运输还是有一定认识的。

在古代交通不便之际,车拉人扛成为最基本的运输手段,但常言道千里不运粮,说的便是因为运输粮食之时民夫以及路途消耗花销甚大,历来精明的统治者,都无疑不是采取以地征粮,或以战养战的办法,从而解决粮食运输的问题。

如汉朝武帝制定的屯垦戍边,自此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以至两宋明清,各朝各代都是极力推崇,并将屯田确定为国策,从而解决边疆军士的用粮问题。

还有大唐的府兵制,这些遍布在全国各地的折冲府全都是平日训练,农时屯田,军士们既是军人又是农夫,一切的因由都是因为想要就地解决粮食问题。

好在杨广开通了大运河之后,江南之粮能够通过大运河从水路运至北方,从而大肆降低了车拉人扛的消耗问题,而将粮食囤积在洛口,一来随时可以保障关中长安用粮,二来北方若起狼烟,粮船便可在洛水调度装运,然后入黄河逆水驶向漠南之地。

而这次余长宁厘定的路线,也正是从黄河水路逆流而上,然后抵达胜州榆林之地,这里离阴山不过数百里路程,然后再装车起运抵达粮秣大营,路程便简捷了不少。

来到仓城内,姜成余向余长宁三人备细禀告了粮草集结情况。

得到朝廷的敕令后,洛口、含嘉、河阳三仓都已经开始转运粮食集结待命,特别是洛口仓本就负责了治水民夫口粮供应,粮食装运早就有条不絮地进行着,当余长宁听到目前已有几十艘粮草满载待发之时,顿时露出了高兴的笑容。

赞扬褒奖了姜成余一番,余长宁突然想起了一事,问道:“对了姜大人,现在黄河洪水肆掠,不知对粮草运输可会产生不利影响?”

姜成余捋须笑道:“黄河水患主要集中在中下游,渝州到龙门的黄河河段虽然略有洪水,但只要小心行船,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闻言,余长宁松了一口气道:“粮食运输关系到王师在漠南与突厥汗国的大战,任何时候都马虎不得,大意不得,依本官之意,这批粮食要尽快运往漠南才是,不知杜军师有什么高见?”

经过黄河治水,余长宁与杜禹英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至少杜禹英现在不会对他冷言冷语,此际面对余长宁的垂询,杜禹英沉声开口道:“粮草除了运输之外,安全方面也很重要,所谓安全,便是要将粮食平安顺利地运往用粮之地,对此,柴将军的任务尤为关键。”

柴秀云笑着回答道:“两位大人放心,抵达榆林之后,末将再去与平夷军商讨一番,请他们务必调拨可靠军队供我们差遣,以保粮队不失。”

余长宁点点头道:“好,本官也正欲前去与李绩大人商议军情,既然时间紧迫,那咱们就先将这批粮草运往漠南,姜大人,接下来的粮草起运还得麻烦你们令人督运,待到商议完运粮事务,本官或杜大人其中一人将会返回此地总督粮草。”

姜成余立即拱手道:“下官谨遵余大人之命。”

……

翌日,余长宁与杜禹英、柴秀云登上了一艘高大威武的楼船,带领四十余艘粮船沿着洛水进入黄河,逆流向榆林而去。

一路乘风破浪,鼓帆前行,两日便抵达了龙门山地带,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壶口瀑布。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龙门为禹所凿,广八十步,岩际镌迹尚存。”传说这条水道乃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后人因为怀念大禹治水的功德,便将龙门又称之为禹门,而大名鼎鼎的典故“鲤鱼跃龙门”,便是指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