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中华帝国的四十年辉煌(2 / 2)

唯我独裁 巡洋舰 5669 字 5天前

所以,王辰浩是最坚持这个想法的人。然而,王辰浩早已经将政府行政权力下放给帝国内阁和国会了,为了保护帝国的民主制度,王辰浩不会轻易去破坏它的威信的,因此现在的王辰浩除了控制军权外,对其他事情只表达他的个人看法,不带有强制性。一切都依靠内阁和国会自行判断和解决。

作为帝国参议院最重要的元老级之一的议员章纳得,他一直在派人暗中执行一件事,那就是寻找美洲大陆上的神话传说——印加宝藏。

章纳得认为,他所掌握的情报表明,印加宝藏确实存在的。而且从西班牙内战流出来的西班牙绝密文件表明,当年西班牙入侵美洲时,印第安人将整座黄金城秘密转移了。西班牙军得到的所谓数百吨黄金不过是印第安人数千年积攒下来的黄金的冰山一角而已,上万吨的黄金被掩埋了起来。

而随着帝国中央情报局在美洲大陆上陆续设立情报收集机构,以及帝国的传教士、探险队在美洲的诸多发现,都表明当年的黄金城的真实存在。而且,美洲大陆上盛产黄金和白银,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印加宝藏的传说是真的。

对于章纳得本人来讲,作为帝国的开国元老重臣之一的他,光王辰浩赏赐给他和他的家族的财产就足够他们几代人生活无忧的了,因此章纳得并不想把传说中的印加宝藏据为己有。他真正的想法是要解决帝国如今面临的黄金储备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的困难问题,如果能够找到传说中的印加宝藏,那么将会有数额巨大的黄金面世,则可以保证中华帝国继续实行金本位制,这些年增发的上千亿龙币钞票就有了保障。

“我反对!”

章纳得再次提出了反对意见,这已经是第二十次了。由于章纳得在帝国国会的影响力非常大,相当一部分议员都会看他的态度而进行选择的。

经过参议院的投票表决,结果是支持金本位制的占了510席位,反对票达到了490席位,结果参议院再次否决了内阁提交的金融改革提案,维持金本位制不变。但跟以往的投票相比,反对的人数越来越多。

吴梓楠私底下同章纳得会谈,问道:“章参议员,您应该很清楚,连陛下都支持放弃金本位制。”

章纳得点点头,道:“我明白!但陛下并没有强迫我的意思对吗?”

吴梓楠苦笑道:“您知道陛下不会轻易干涉政务的!”

章纳得笑道:“请再给我一些时间吧!我会给陛下和国会一个满意的交代的!”

吴梓楠问道:“我听说了您一支派人在美洲寻找印加宝藏一事。但那毕竟是传说,就算真的给您找到了,如果里面没有至少五千吨黄金的话,都无法填补帝国银行增发纸币所带来的风险的。”

章纳得点点头,道:“我知道这个风险!但我也清楚帝国目前的国际信用能力足以保住龙币的稳定性,因此如果真到了那天的话,我是不会再阻止的。毕竟,我爱我们的国家胜过任何人!”

吴梓楠自然不会怀疑章纳得对帝国的忠诚问题,于是说道:“我懂了!我会向内阁解释的!”

吴梓楠离开后,章纳得的秘书进来说道:“启禀大人,美洲探险队有消息了!”

“当真?”章纳得顿时眼前一亮。

~~~~~~~~~~~~~~~~~~~~~~~~~~~~~~

为了应对国际上各国增持龙币储备给中华帝国国内货币市场上的龙币流通量大幅度下降带来的影响,为了避免大量增发龙币给龙币的国际信用造成影响,帝国国会经过一系列讨论,最终同意了央行的宏观调控计划。

光华三十九年的前六个月,帝国央行每个月都下调存款准备率0.5个百分点,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宽松,信贷投放能力大幅度扩大,相应货币供应量增速也开始上升,这在下半年表现的尤为明显。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三十九年十二月为13.61%,相比三十-八年十二月的11.7%大幅上扬。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同比增速上扬滑幅度更大,从三十-八年十二月的7.85%增长至三十九年十二月的12.25%。

而随着二战激烈爆发,各国为了争夺中华帝国的石油、钢铁、粮食、医药、军火等各种战略物资,大幅度出兑黄金和白银,国家外汇持有龙币储备量激增,导致中华帝国国内龙币流通量持续紧张。而国会再次否决了废除金本位制的提案,使得央行大规模增发钞票的计划被搁置,这样一来,只能通过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增加市场龙币流通量了。

好在中国人民都有着一个爱存钱的优良传统,帝国各大银行中的存款额度高达6000千亿龙币。因此还有相当大的释放空间。

于是,国会批准了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的计划。理论上这将刺激帝国国民取出1000亿龙币投放市场,从而缓解龙币升值压力。但是,实际上的情况是只能有500亿左右的龙币在国内市场流通,另外五百亿龙币会被外国银行吸走,因为外国银行为了支付国际贸易而不得不大规模增加龙币的储备量,存款利率普遍高于中华帝国的银行,因此相当一部分帝国国民会选择将钱存到外国银行里去继续升值。

当然,帝国政府还有其他办法来解决问题。

随着内阁外贸部的报告提交国会审议,帝国贸易顺差开始回升,净出口贡献率结束负数局面恢复增长,这给议员们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

按照外贸部的报告,光华三十九年,中华帝国的贸易顺差为551亿龙币,比上年增加了64亿龙币。实现自国际经济危机以来,帝国外贸顺差持续十年负增长的局面。这得益于中华帝国对协约国的军火出口和对同盟国的石油出口,撬开了欧洲各主要参战国的大门,使得出口顺差激增。

按照,外贸部提供的签约订单数据。光华四十年、四十一年将获得来自欧洲两大军事集团超过1300亿龙币的大规模贸易订单,这将使得龙币迅速回流到中华帝国国内,给龙币持续升值的压力大大的降温。

除了龙币的实际升值压力和理论贬值风险是帝国国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外,帝国的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齐回落,短期房价下行压力加大也是一个重大问题。

早在三十年代初期,中华帝国高速发展的信贷业务、房地产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泡沫。而当年中华帝国政府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就是通过做空美元和经济制裁德国来转移了帝国信贷危机。虽然当时解决了危机,但是信贷经济泡沫遗留下来的隐患还是不容忽视的。由于中华帝国为了转嫁危机而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很快国际危机反过来作用于中华帝国的外贸经济,使得帝国信贷泡沫危机出现了从新爆发的迹象。

有了前车之鉴的帝国政府,迅速拿出了应对策略。

自光华三十三年以来,帝国政府实施了以限贷、限购和限价为主的严厉调控政策,限制帝国商人在房地产、汽车、家电等行业的垄断价格,首次出台了反垄断法,像上个世纪美国的反托拉斯法一样,打破帝国各大财团对涉及民生行业的垄断,大幅度降低房产、汽车、家电等民生相关的价格,同时禁止公民大规模透支个人信用,等措施。

到了光华三十九年,帝国政府的调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稳定在1.9%的位置,相比五年前的33.2%已经大幅度回落。汽车、家电等民生产品从奢侈品行列拿到了普通商品行列,反垄断法迫使各大财团不得不把这些商品的价格调至平民价格(针对国内,国际上依然是奢侈品价格)。而政府限制公民过度透支个人信用措施也迫使相当一部分国民的信贷额度大幅度下降,房奴、车奴等人群大规模减少。

上一个五年计划中,帝国政府的潜伏的信贷危机风险大幅度下降,于是帝国国会决定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继续维持现有政策不变,预计在下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后,彻底摆脱信贷危机爆发的风险。

对于中华帝国而言,四十多年的工业化建设,使得帝国的城市化率突破90% 城乡收入比例也继续大幅度缩小。

光华三十九年,帝国城市化率终于突破了90%,达到了91.27%。根据国联的数据,中华帝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全球工业化国家41%的城市化率平均水平的一倍多。其他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缓慢,主要是因为土地问题。而中华帝国拥有4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城市化进程畅通无阻,土地矛盾是全球最低的。

当然,帝国国内也不是没有土地矛盾问题。在东部最发达地区,由于帝国人口众多,且60%人口都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使得这些地区陆续出现了十几个千万级别的人口城市,人口密度极高造成这些地区的土地价格飙升,矛盾反而是全球最高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帝国国会议员们决定进行西部、北部大开发,在西疆、北疆适合地区建设工业化大城市,以便转移中东部地区的人口压力。

好在此时中华帝国的公路网、铁路网、运河网和航空网等交通网络十分发达,加之帝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相当一部分人口愿意离开中东部城市到西疆和北疆发展,加上政府资金的补贴,未来五年内,帝国将从中东部转移2000万人口至西疆和北疆生活的计划是很可能实现的。

帝国内阁提交给国会的最后一个关键性议题是财政收入问题。截止光华三十九年,帝国财政收入达到40亿龙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这个比例在全世界各国是最小的。主要得益于中华帝国的世界霸权地位确保帝国有着稳定的国际环境,条约时代长期的低税收政策是帝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随着条约时代结束,二战的爆发令中华帝国不得不大规模增加军费开支。尤其帝国军队进入喷气时代、机械化时代和核武器时代,维持这三大件的军费开支是浩大的,因此增税势在必行。

同时,另一个增税的原因是帝国政府对国民本科普及教育体系、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公共社会保险体系、就业保障体系,及文化体育与传媒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增幅有所扩大,因此必须扩大财政收入才能维持这些民生体系的正常运作。

经过内阁研究决定后,帝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增加赋税的措施,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当中,帝国财政收入将达到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0%。按照三十九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光华四十年将达到80亿龙币的财政收入。这个财政收入相当于当年全世界各国财政收入总和的40%,由此可见是多么庞大的一笔收入了。

不过,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对于德国的军事力量的崛起,中华帝国增加财政收入的真正用意却是在进行必要的军事准备,以便应对任何突发事件,确保帝国的国防安全和在全球的利益不被影响。

随着中华帝国制定了第九个五年计划,全世界都为之惊叹、羡慕和嫉妒。但是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因此很快就把中华帝国的第九个五年计划忽视了。

~~~~~~~~~~~~~~~~~~~~~~~~~~~~~~~~~~~

欧洲战场上,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争基本上还处于相持阶段。德国虽然获得了从中华帝国进口的原油,恢复了战斗力。但是协约国却有着中华帝国提供的强大先进的武器装备,英法联军在装备上的优势抵消了德军在作战素质上的优势。

不过,到了光华四十年初,北欧战场上的僵持局面打破了。尽管芬兰得到了中华帝国大批的先进武器装备的支持,在初期重创了苏联军队。但是随着芬兰军队指挥的不断失利,先进武器装备已经失去了突然性,苏联红军渐渐摸清了的这些中式装备的性能和特点,并针对性的进行作战。面对苏联红军的强悍战斗力,芬兰军队渐渐不敌。

1940年2月1日~10日,苏军出动飞机500多架,坦克300多辆,展开火炮440多门,对芬军阵地及其后方进行了猛烈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在进攻前的24小时,共发射炮弹30多万发,摧毁了主要方向上的芬军大部分火力点。

2月12日凌晨,苏军恢复进攻。经过3天艰苦作战,梅列茨科夫的第7集团军在曼纳海姆防线的主要防御地带打开了一个宽5公里、纵深5~6公里的突破口,并将快速集群投入交战。芬军被迫退守第2防御地带。

一个礼拜后,第7集团军从行进间突破第2防御地带未逞,其右翼因第13集团军进展缓慢而暴露。在这种情况下,苏军为了突破第2防御地带再次停止进攻,调整部署。芬军也趁机休整,将拉多加湖以北的部分兵力南调,加强卡累利阿地峡的防御。 2月28日,苏军恢复进攻,迅速逼近芬军后方防御地带。第7集团军右翼兵团从东北包围了维堡筑垒地域,其左翼兵团4个师从冰封的海面上越过维堡湾,绕过维堡城,切断了通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公路,攻占了维堡大部地区。

尽管芬军还有大量从中华帝国进口的先进武器装备,但是却已濒于兵员枯竭的险境。英法两国虽表示愿意出兵援助芬兰,德国却威胁说如芬兰接受英法援助,战火将扩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迫于德国的压力,拒绝英法军队过境。在这种情况下,芬兰政府请求中华帝国出面调停。

3月7日,中华帝国跟芬兰签署了一份价值12亿龙币的贸易合同,芬兰将向中华帝国进口大批的粮食、石油以及各种工业产品。而作为交换条件,中华帝国正式照会苏联,向苏联施压,迫使苏联同样跟芬兰和谈。

9日,芬兰派代表至莫斯科与苏联议和。在中华帝国的斡旋下,苏芬战争宣告结束。

根据3月12日莫斯科和平协定,芬兰丧失了卡累利阿,包括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芬兰10%的耕地,1/5的工业产值。22万2千居民,占芬兰总人口12%的人丧失了家园被遣送,只有极少量人口选择留下加入苏联籍。

芬兰还割让了巴伦支海上的里巴奇半岛,芬兰湾中四个岛屿,部分萨拉区域,并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租借期30年。这个协议对于芬兰来说是非常严酷的,也因此埋下了下一次苏芬战争爆发的祸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