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428章 太平洋风暴正在形成(1 / 2)

唯我独裁 巡洋舰 5672 字 5天前

【白天外出了,两章并为一章,万字大更】

~~~~~~~~~~~~

8月9日,协约国军队已向德军防御纵深推进11公里。两天的战斗中,德军伤亡达2.8万人,损失火炮900多门。

8月10日,法军第1集团军全部投入交战。次日,第3集团军一部也投入交战。但是由于坦克损失严重,进展缓慢,逐渐变为局部性战斗。至8月13日日终前,英法美军队在75公里的正面上向前推进10—18公里,完成了既定任务,使德军遭到重创。

至此,协约国算是报了第四次索姆河会战失利之仇。虽然战车的大规模使用,使得协约国获得了突破德军防线的办法,但是德军的战车质量太好,协约国的战车不得不靠数量取胜,但大规模生产问题还是难以解决,好不容易攒了几个月的坦克,基本上打一仗就全部报销了,而等到下一批坦克出来,还得等几个月时间。

虽然美国本土已经大规模开始生产英法两国的坦克,但是从美国生产出来,再运到欧洲沿海,在转到内陆需要的时间同样不少。

更何况,美国海军糟糕的反破交战能力实在不敢恭维,面对德国公海舰队的不断袭扰,尽管协约国损毁船只不断的减少,但是还没有根本性阻止德国海军的破交战。因为德国海军装备的产自中华帝国的晋级潜艇非常先进,美国海军的反潜驱逐舰很难将其摧毁,这使得协约国的反破交战的前景担忧。

从美国海军主力舰队进入大西洋后,迟迟不肯跟德国海军主力舰队决战,或许是担心会被德国公海舰队打败,一旦美国失去主力舰队,那么无疑输掉了这场战争,因此美国海军非常小心,仅仅维持着美德海军当前的平衡,不想轻易去打破,因为美国海军没有必胜的把握。

另一方面,美国的最高统帅部发现同盟国的经济已经面临崩溃,只要维持这种情况下去,同盟国会因为消耗战而战败。因此美国选择保守稳妥的战术,跟德国拼消耗。同时,也是为了多赚些战争财,只要一直这样消耗下去,协约国的将不得不从美国进口大量物资。当然,对于美国而言,尽管他们跟英国同宗同源,但是战前英国是世界金融中心,美国要崛起自然也要考虑让英国削弱下去。

当然,还有一个暗藏的因素,那就是美国不想跟德国火拼,希望保存实力,因为美国还有一个更大的威胁来自太平洋西岸的中华帝国。

美国海军始终不敢出全力对德作战,最大的顾及就来自中华帝国海军的威胁。尽管中美签署了互不侵犯的夏威夷条约,但这并不代表美国海军就放心了。

美国海军自光华十三年中华帝国建造搭载18英寸巨炮的明级战列舰开始,就利用六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尾款,偷偷摸摸的开始建造搭载17英寸巨炮、航速26节,排水量50000吨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后来伍德罗说服了美国国会,在首舰北卡罗来纳号和缅因号战列舰开工一年后,陆续开工三号舰密苏里号和四号舰俄亥俄号战列舰,到了光华十六年时,四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全部完工,并服役美国海军。

在建造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同时,美国海军依然继续建造搭载17英寸主炮的战列巡洋舰。

基于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美国海军于1914年同时开工建造四艘法兰克福级战列巡洋舰,分别是法兰克福号、檀香山号、圣保罗号和海伦娜号。除了传统的战列巡洋舰以美国的州首府命名外,此次美国海军特意增加了檀香山号,表明美国将夏威夷列看做是美国领土。尽管在夏威夷问题上,美国国会还未将其列为美国的一个州,中华帝国在夏威夷问题上也拒绝承认并入美国国土,但夏威夷的重要性不言语表,日本被中华帝国打垮之后,夏威夷已经成了美国阻挡中华帝国的前沿阵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因此,美国海军才会将檀香山作为法兰克福级战列巡洋舰的二号舰进行命名,目的就是要美国人明白檀香山的重要性。

四艘法兰克福级战列巡洋舰在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基础上,降低装甲防护标准,从北卡罗来纳级的380毫米装甲降至240毫米,增加4座燃油锅炉,使其最高航速达到30节。

就战斗力而言,美国海军的法兰克福级战列巡洋舰超过了英国和德国任何一款战列巡洋舰。在主炮火力上超过了中华帝国最后一级隋级战列巡洋舰,装甲跟隋级战列巡洋舰一样,都是240毫米,但是在速度上面,美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在蒸汽轮机上面远远落后于中华帝国海军,依然采用直接传动式蒸汽轮机驱动技术,而中华帝国在1911年建成的隋级战列巡洋舰就已经开始采用齿轮传动技术了,因此跟隋级战列巡洋舰的34节超高航速比起来,美国海军的法兰克福级战列巡洋舰依然落后了整整4节。

中华帝国海军隐瞒了隋级战列巡洋舰的真实航速,造成美国海军情报部门认为中华帝国的隋级战列巡洋舰只有29节,因此一直沾沾自喜当中。

由于中华帝国已建成了用于18英寸巨炮的明级战列舰,因此一直对美国开工建造搭载17英寸巨炮的超神弓型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没有实质性的回应,只是表达关注,这使得美国海军不用担心来自中华帝国方面的压力。

不过,美国海军从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开始,就野心勃勃的妄图登上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的位置。如今中华帝国坐在世界海军第一强国的宝座上面,令美国海军鹰派们非常的不甘心。

拥有了八艘搭载17英寸主炮的超神弓型主力舰后,美国海军已经坐到世界海军第二的位置上了,但是为了赶上并超过中华帝国海军,美国海军继续走着扩张步伐。

光华十六年(1916)财年,美国国会议员们再次想起了旧伤疤的疼痛,巴拿马地区落入中华帝国手里,巴拿马运河在中华帝国的控制之下,这都是美国政府挥之不去的伤痛。

当年美西战争时,美国海军从太平洋绕过合恩角到达加勒比海,长达三个月的航程令美国政府抱怨影响了对西班牙战事(本可以提前两个月开战的)。为此美国加紧了争夺巴拿马运河,想掌握在手里,方便美国两洋海军随时相互支援。但这一切都被中华帝国的突然插手而泡汤了,美国上下曾经一度忘记了巴拿马,但是随着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华帝国拒绝开发巴拿马运河给美国太平洋舰队,使得美国太平洋舰队不得不再次绕过合恩角,转回大西洋。这耽误了美国海军参加对德海军作战的时间,令协约国被德国海军摧残,损失惨重。

美国上下再次记起了巴拿马运河的伤痛,导致美国国会最终批准了美国海军鹰派势力的新一轮海军扩充法案,继续以中华帝国海军作为敌对力量,大力发展美国海军。

此时的美国海军依然坚信巨舰大炮主义,尽管日德兰海战表明来自空中的威胁将成为未来海军主力舰队的巨大威胁,中日东大洋海战结果也表明航母战斗群的重要性。美国海军内部也曾经跟中华帝国海军内部一样,分裂为bb党和cv党两派。在是否大规模建造主力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还是建造航母战斗群方面,美国海军内部的bb党和cv党们一度争论的面红耳赤。

但全世界海军都盯着中华帝国海军,因为中华帝国海军是世界第一海军,因此只要中华帝国海军放弃巨舰大炮主义选择航母战斗平台的话,各国都将追随。美国海军同样如此,一切发展都盯着中华帝国海军,向中华帝国海军看齐。

偏偏中华帝国海军内部的bb党战胜了cv党,中华帝国继续以巨舰大炮主义作为海军发展方向,这极大的误导了世界各国海军,美国海军也不例外,最终美国海军bb党势力占据了绝对优势,美国海军于是继续全力发展主力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航空母舰仅仅作为配角使用。

基于这些原因,美国国会最终批准了美国海军提交的1916年海军第八次扩张法案,也是最大规模的拨款预算,总额12亿美元,以战争国债来偿还。共拨款建造八艘搭载18英寸巨炮的超神弓型主力舰,其中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分别是一号舰衣阿华号【bb- 59】、二号舰夏威夷号【bb-60】、三号舰阿拉斯加号【bb-61】和四号舰犹他号【bb-62】,以及在衣阿华级战列舰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四艘奥林匹亚级战列巡洋舰(奥林匹亚号、 波士顿号、哥伦比亚号和奥斯汀号),另外还有企业级航空母舰五艘(企业号 cv-6、黄蜂号cv-7、大黄蜂 号cv-8、埃塞克斯号 cv-9和约克城号cv-10),以及40艘轻巡洋舰、200艘驱逐舰和200艘潜艇。

为了保密,美国国会将这笔巨款托名为军事援助欧洲计划,对外宣传为协约国海军建造军舰,以应对德国海军的威胁。

为了对抗中华帝国的明级超级战列舰,美国海军虽然在1916年夏天才正式开工建造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比中华帝国的明级战列舰整整晚了三年半。全世界都以为美国海军不会再跟中华帝国海军进行大规模海军军备竞赛了,但是却不知道美国海军委员会一直没有放弃,只不过三年前美国海军想建造衣阿华级战列舰也造不出来,因为18英寸主炮和连带各种技术问题都无法解决,想从英国引进技术的也不可能了,因为英国海军为了战争,放弃技术不成熟的17英寸和18英寸大口径舰炮的研制工作,而中华帝国又严格控制对美装备和技术出口,使得美国海军当时无法建造超级战列舰,不得不主动向中华帝国示弱。

但是随着欧战的持续,英国和德国海军竞争依然激烈,战争爆发两年多,两国都没有进行主力舰决战,这使得英国和德国海军都希望打破海上平衡,他们认为只有研发搭载17英寸和18英寸巨炮的主力舰才可以打破平衡。

德国海军最先从中华帝国获得了17英寸舰炮的出口订单,因此德国海军于1914年夏天开工建造五艘威廉大帝级战列舰(威廉二世号、腓特烈三世号、威廉大帝号,卡尔大帝号,巴巴罗萨号)。威廉大帝级战列舰95%的技术和装备都来自中华帝国,基本上是中华帝国元级战列舰的翻版。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一开始就不希望德国海军在日德兰海战中战败,因此希望德国海军打败英国海军。在王辰浩的默许下,德国海军首次获得了中华帝国元级战列舰的全部技术参数,并在国内造船厂内开工建造。此时德国的资源都消耗在了战争上面,只得从中华帝国进口建造威廉大帝级战列舰的材料和装备。

德国海军本来计划尽快完成威廉大帝级战列舰的国内组装工程,期待打英国海军的封锁。但是五艘威廉大帝级战列舰的造价太过高昂,光从中华帝国进口相关设备就达到了5500万龙币(中华帝国元级战列舰自建仅仅4900万龙币),在加上德国国内自行的组装费用,一艘威廉大帝级战列舰最终价格逼近6000万龙币,而德国财政经过两年战争已经濒临崩溃边缘,马克贬值速度加快,工人被征召入伍,结果原计划16个月就完工的威廉大帝级战列舰,到了1916年夏天才刚刚下水,距离服役时间还遥遥无期。同时,德国海军取得了日德兰海战的胜利,英国海军主力舰队损失一半(后续轰炸港口行动中又损失三分之一),一次日德兰大海战令德国海军取胜,但是弹药消耗、人员损失、舰体维修等开支高达20亿马克,财政促襟见肘的德国政府决定放缓威廉大帝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

同样,英国的情报部门得知德国海军从中华帝国获得了元级战列舰的技术和装备支持,为了继续封锁德国海军,不让德国海军离开北海进入大西洋,英国也在九艘复仇级战列舰完工后,立即上马搭载17英寸巨炮的纳尔逊级超级战列舰。

英国的纳尔逊级超级战列舰的设计目标针对德国海军在建的威廉大帝级战列舰,考虑到威廉大帝级战列舰跟中华帝国的元级战列舰密切相关,于是英国海军直接以元级战列舰作为对手进行设计建造。

从1914年8月开始,英国海军设计完成纳尔逊级战列舰,并立即上马建造。纳尔逊级战列舰以中华帝国元级战列舰作为对手,排水量51500吨,主炮为四座双联装八门45倍径432毫米mk37炮,比中华帝国元级战列舰的三座三联装9门45倍口径432毫米m12炮少了一门。万年不变的英国主力舰设计思想使得纳尔逊级战列舰的装甲防护只有350毫米,比中华帝国的元级战列舰少了50毫米。

同时,跟中华帝国元级战列舰的全面焊接方式相比,英国海军因为财政吃紧,只能采用铆接方式,抗打击能力弱一些。采用18台高压锅炉,3台仿帕森斯蒸汽轮机系统,不如元级战列舰的齿轮冲动反冲动蒸汽轮机机组,最高航速只有29节,比元级少了一节,而且在长时间战斗航速时,纳尔逊仅仅能够维持8个小时的29节高速,比元级少了整整10个小时。

在电子设备方面,纳尔逊级战列舰的无线电系统、中央火控系统、观测系统虽然已经达到元级战列舰的标准了,但是没有水下声纳阵列,反潜能力很弱,一旦碰上中华帝国的晋级和唐级潜艇,受到的威胁性极大。

由于此时英国已经是战时机制,因此纳尔逊级战列舰的建造速度飞快,原计划14个月建造完成。然而,英国此时的境况比德国还惨。德国的潜艇战在两年时间内严重破坏了英国的海上贸易,给英国经济造成重创。日德兰海战后,英国海军主力舰队仅仅剩下三分之一,德国海军主力进入大西洋,给英国造成更大的损失。在美国海军抵达前的半年时间里,英国经济差一点就要断气了。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海军因为造船材料紧缺,物价疯涨,导致纳尔逊级战列舰跟德国的威廉大帝级战列舰一样,直到1916年秋天才刚刚下水,主炮安装和最后服役时间变得遥遥无期了。

不过,英国已经研发成功了17英寸巨炮,当美国军援抵达英国和欧洲时,美国海军通过物资交换方式,将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研制成功17英寸45倍径的mk37型舰炮技术和装备引入美国,安装到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上。同时,阿姆斯特朗公司为了摆脱困境,只好跟美国海军合作,共同研发18英寸45倍径的mk39型巨炮,用来安装到美国海军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上。

就这样,美国海军从阿姆斯特朗公司的火炮专家霍姆斯那里得到了18英寸巨炮的研发成果,并与1916年8月开始试制,计划在1917年3月完成测试工作,在1917年8月生产出来八门主炮,不耽误计划于1917年7月底下水的衣阿华级战列舰的主炮安装工作。

衣阿华级战列舰设计安装四座双联装8门45倍径mk47型舰炮(美国舰炮型号),跟中华帝国的明级战列舰的主炮数量、口径、倍径一致,但在炮管寿命问题上,此时的英美钢铁技术虽然已经开始仿制中华帝国的中华特种钢了,但效果提升不明显。

副炮采用mk12型38倍口径10座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炮塔布置在舰体中部两舷。同时还加装了大量的小口径速射炮,多为双联装和三联装并列机关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