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2 / 2)

祯娘传 夏天的绿 5099 字 6天前

“穷兵黩武穷兵黩武,本来就是天下乱象!一开始就是没有开一个好头,自从打蒙古以后,军营都觉得打仗是一门稳赚不亏的营生了。不只是北面的威胁,蒙古、女真这些要讨伐,就连没什么关连的菲律宾也不放过。再这样下去,与强盗何异?国将不国呀!”

这话里半真半假,一半是因为从小学习孔孟之道,讲究仁义,所以是发自真心的。另一半就很难说没有私心了,毕竟争权夺利明摆着,不愿意看武官越来越得意也常见虽说这样的事文官也可以参与进去,却实在没武官得到的好处丰厚。这大概就是可以你我都没有,也可以你我都有,当然最好是我有你没有,可绝不能你有我没有罢!

站中间位置一位大人左右看了看,本打算不出声的,最后还是道:“话也不能这样说,如今正是千万年未有之大变革,以过去一套看现在是不行了。这就好比当年强秦一统七国,用的霸道多过王道,可是到了治天下又要王道多过霸道。我每日听欧罗巴诸国的消息,还是觉得世道变化太快,已经是比人家慢了!不是说还发现了好大一片国土,比整个欧罗巴大,也远比大明大?”

来去说了几句,却没有什么干货,两边达不成一致。这是因为武官们心已经大了,话说已经放野了的动物还想关回笼子,这困难是不同的。何况这一回他们还拿到了皇上的支持,是的,皇上的支持。

想到今上的进取,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从登基之后,除了开始几年韬光养晦稳固朝局,之后可是一直在大刀阔斧做改新。支持武官们打破旧有的文官格局也是一样,对外征伐扩充国力又是另一样,现在是两样集中在一件事上,今上怎么可能不说话!

首辅大人深深看了一眼,敬陪末座的两位武官都督,不动声色道:“既然是陛下的意愿那确实没什么好说的,只是你们也该记得些‘规矩’。而且一切都是有限度的,如今一次不成不过是重来,朝廷养的起。后头该小心些了,见到再一次败了,就算是陛下也会斟酌罢。”

“自然不劳首辅大人费心。”实际上皇上已经有了打算,对于这个打算,武官集团有自己的争论,毕竟利益分配不均么。但是他们不能拒绝他们是依靠皇上才能无代价地继续东南水师,若是不能进行皇上的意愿,那么作用也就没有了。

而所谓的打算说出来也简单的很,即所谓启用九边卫所南调。不是说天下承平日久,军备松弛,已经不堪使用了,只有九边可堪一战。还说东南水师就地征调卫所子弟才是打败仗的罪魁祸首,那与你们调来精兵强将就是。

只是说出来简单,做起来难。从九边卫所南调如东南水师,就算不说水土不服的事儿,骑兵步兵这些也能干得好水兵。那军中意愿怎么说,背井离乡去打仗,自此以后就地扎根,再不能回家乡,谁能愿意?说不好又是一场风波。

“不过圣上是一定要做这件事了,我们也也只能硬着头皮来一回罢了。不然呢,处处添麻烦,是想给谁黄袍加身,好混个从龙之功么!好在圣上也知道这其中艰难,并没有全部用九边子弟补充东南水师的意思,一半一半罢。既能纠正那边风气,也能减少九边卫所的规模。”指挥使感慨地对周世泽道。

京城的消息一经很快传到了九边各卫所,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也没错,大家都因为这件事神思不属起来。好在一些指挥使都是眼明心亮的,大事上拿的住主意,倒是没有什么大乱子。

不过现在的情形也足够焦头烂额了,谁没有议论?人心浮动的时候,就连练兵也不好做了不过别人也就罢了,周世泽这个一惯在这上面一丝不苟的竟然也有些分心,这就是新闻了,免不得被议论几回,甚至还惊动了指挥使呢!也就有了这些话。

指挥使还道:“说起来真是为难啊!这件事如何办的好!人离乡贱是颠不破的道理,若没什么天大的事谁会离开家乡,还是改动籍贯,几乎是一辈子不能再回来。这又不是开国之初,乱世里什么都顾及不得,太.祖让哪里屯兵也就往哪里屯兵了。”

指挥佥事倒了满满一杯酒,下肚后也道:“是这个道理,话说老婆孩子还是一起走的话,难道兄弟父母们也一起走?这不是骨肉分离一辈子不得相见了!不说人伦亲情,只怕分家都要闹出不少麻烦来!”

周世泽只沉默听着,并没有说一句话。倒是旁边坐着的一个守备道:“这些小兵也就罢了,上头不是说给个好处,让人自选要不要脱开军户籍贯。说句实心实意的话,我们卫所子弟苦啊!似我们这些混上来的还好,底下小兵没的说,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是句实话。只是还要更多武官过去,这怎么说?这边我们每年有多少收益可拿啊!谁舍得抛家舍业过去呢!”

在场也有会算账的,半醉半醒道:“其实也说不定,在这边胜在稳妥罢了!有行会里边贸的抽成好拿,什么比这个更稳当?至于一些偏门的油水,天下一般,那边一样能寻摸。我想着人家吃海商饭,比咱们这儿说不得还要来的富裕呢!”

立刻就有人闷头闷脑地反驳道:“要的就是稳当啊!纵使那边再富裕,也能有命花用不是!这几年打仗还少了?好容易天下太平了,过不得几年安生日子,又想要尝尝刀头舔血的滋味儿?那可不好受。”

这也是真的了,好容易北疆无战事,一个个‘卸甲归田’等着安享太平福靠着在打蒙古和大女真中流汗流血,他们这一辈子可能消受,好处吃不尽。就算不再往上爬,也不消担心,有的是红利呢!但是去到南边,那还算是九边的人?若不算了,那些红利还能到手么,不好说的。

另外也是为了惜命谁的命不是只有一条,凡是混上武官位置的就和一般平头小兵不同了,至少吃穿是不愁的。既然是这样,在更进一步和保命之间做选择,好多人只怕会选后者。

最后还是指挥使哼了一声道:“都是这样说,到时候还是自有定论,总不能朝廷的命令完不成罢!说不得一些同僚也是要‘被同意’去的。而且我不信所有人都是你们这样死气沉沉样,也有想要建功立业的呢!”

到了最后周世泽也一句话都没说,这可不像是他一贯作风,倒成了一个惜字如金的了他确实是反常了,心里沉甸甸地挂着一件事,到现在为止也没说给任何人。然而,和同僚的聚会完了,回到家中,他终于做下了决定。

周世泽的反常是被祯娘看在眼里的,话说这世上还有谁比她更知道周世泽?他本来就不是什么深沉的人,对着祯娘向来也不会隐藏什么。可是这些日子常常是深思的样子,明明相当困扰了,也没得一句话同祯娘说。

他不说,祯娘也不问。等到周世泽今日回家,祯娘又察觉到了一些不同一扫这些日子的心不在焉,用神采奕奕精神焕发之类来形容也可以。祯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她知道他已经下定决心了。他就是这样的人,考虑、彷徨已经是相当罕见的了,而在这之后,既然已经做出决定,就绝不会有所犹豫!

这餐晚饭吃的急,周世泽是三扒两咽就完了。然后就一直盯着祯娘,祯娘瞥了他一眼,慢条斯理地用完了饭,这才对女儿两个奶娘道:“送大小姐回去罢,晚上不许她做功课,也不许和小丫头玩的太晚,督促着她!”

“圣上有意从九边卫所选取精英补充东南水师,这件事前些日子还只是传闻,近几日却是落实了。”周世泽没有把心里话直说出来,而是先东拉西扯找了一个引子来说,却不知道这在祯娘眼里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啊!

祯娘不揭穿,心里也隐约明白周世泽的意思了,但还是顺着他的话道:“圣上这样打算也是有他的考量,一个是九边本来就不要这许多兵力,只是贸然裁撤怕有不好。另一个就是如今东南水师缺乏兵力补充,而且还是精兵强将。”

说到这里,祯娘忍不住抱怨道:“至于九边这边多是骑兵步兵,许多士兵连泅水都不会,做水兵会贻笑大方,这一点倒是不需担心也不想想原来是些什么人,就地征调的卫所士兵,那就是和农民一般,至少这边比那边还是要强些的。至于泅水这种事,到时候学就好了!”

周世泽听过后也哈哈笑了一回,道:“我是听说过南边卫所不成样子,却不知道烂成什么样子。你自小在那边长大,浙江是你老家,你与我说一说罢!”

祯娘摆摆手,颇有一种家丑不可外扬之感,道:“这有什么好说的,你们难道不知道?吃空饷就让兵士少了一半数量,而有的这一半里与其说是兵士,还不如说是百户千户们的佃农,这些武官们就是地主一般。”

卫所的事情天底下谁都知道一点,何况是周世泽这种本身就是卫所子弟,所知应该比祯娘深得多。之前说九边这边兵士的本事高低不齐,好多时候打仗就靠武官身边的亲兵做领头,这边顶住了,整个军阵就能顶住。然而好歹其他人还能有个兵样子,到了其他地方,哪怕家兵们再强悍,再顶得住,他们也能拖后腿,一触即溃。

再说了几句,周世泽总算没的话说了他本来就不擅长兜圈子,就算本来是个能说的,这时候却因为存了事儿,显不出来,反而因为没话找话很快没了言语。不过也好,这催促他终于下了决定。

“我决定和主官说,我已经决定报名去东南水师了。你先别说话,我知道打仗危险的很,你之前也十分担忧,何况还是要转做水兵说实在话,之前在东北差点死了几次,心里也后怕。刚开始还以为我这辈子是不能出阵了,自己过不了自己那道坎,然而这一回机会来了我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

说到这里虽然还是一脸苦笑,但周世泽眼睛变得更加明亮了,他听见自己清清楚楚道:“我睡觉哦什么样的人?不安于现状才是!建功立业沙场点兵,这些都是喜欢和向往的。即使已经学会惜命了,可看到这些还是想迈开步子大干一场!”

祯娘看着周世泽,忽然有些恍惚,周世泽眉眼锋利的样子和少年时代一模一样,而时光却已经流传十多年了。

她没有犹豫没有迟疑,抓住周世泽的手道:“既然你是这样想的,那便去做罢!是不是要同指挥使说?唉唉,只望着时间充裕一些,不然这边产业的布置怎么说?难道我还和你分两路回去?”

第132章

“我原来说什么来着, 这件事难办的很!年老的不用说,这个年纪好说什么建功立业, 事事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至于年轻人也不是指挥使想的那样,建功立业是足够让他们热血上头了。可是谁人没得父母兄弟妻儿, 不能只为了自己行事罢!”指挥佥事笑着道。

指挥使也是叹息着摇头道:“我难道不知道这件事难?只是这件事是上头放下来的,不是一般,撒泼打滚说难处就能不做么?金口玉言君无戏言,既然已经明发了旨意,那就再没得更改的余地了。难又如何,想方设法而已!”

说到这里他又点头道:“不过也不是这些全让人丧气的,底下千户百户还是把愿意去的兵士名字报上来了, 我看了一眼, 人数倒是还可以。若是后面用心,再许些别的恩惠,想来足数并不难。”

不过指挥使有话没说出来,士兵或许是不用太过忧虑了, 然而武官却还是一个大问题。武官们大多数都是有家有业的, 在九边就活得舒服自在了,何必要冒着风险去东南呢!成了不一定比这边舒服,不成的话就是抛家舍业全做了无用功,还要忍受从九边卫所到一般卫所的落差。

指挥佥事又不是不晓事的,他当然也察觉了这一重难处,不过上峰不说他也不愿意点透,提什么心烦的事儿呢?招的人不喜欢。

不过这件事也不是这样就没招数了, 正如兵士可以许以恩惠,对于这些想要建功立业的武官们,自然也有人会不吝惜好处指挥使心里盘算着,这些武官去了东南,从行会里收的钱就能免了,说动行会一次性补清十年的数目不难,这就算一样了。

然后往朝廷大佬那里哭一哭,要些好处来。譬如说有自请去的,感念恩义忠诚,升官半级。还有安家的使费等等,各种不同名目的都给些就当是给招兵费了,不然九边这些兵士武官还不是要一直在九边,东南水师只要还想存在,总归还是要补充人手的。

心里叹了一口气,其实这些指挥使之类的高级武官何尝想要九边分流到东南去。虽说这次是连兵带将一起去的,他们手底下的人不会变少,但是‘九边’本来的体量变小却是不争的事实。说句不好听的,他们这样的地方武官常常干的是挟兵自重。

倒不是说想要造反什么的,而是仰仗人多,法不责众,想要谋得某些利益的时候,就一起勾连发声。不然为什么常常为闹饷动起刀兵来也不怕,往厉害了说这不就是造反!不过就是为了朝廷图稳,法不责众罢了。

不过这是两边的博弈,也不是九边这边一方强势,朝廷又何尝不懂!凡是懂得的官员,派到这边镇压一应事情,什么都不做,首先就要砍下几颗头来!不然差事也就没法子办了!都是看人小菜的,发觉人软弱就敢更欺一步。

之后日子指挥使是朝廷和手下两边沟通,一边要些好处,一边召来说话。前者不必说,后者不只是对手下而已,还有自己的夫人要有助力,与这些武官太太发帖子,细心说些话儿,也是让人家里少些阻力的意思。